各位领导、各位来宾!
大家好,我是来自智通人才的李纲领。
“世界工厂”与“人才市场”
20世纪90年代初,东莞承接了大批“三来一补”企业,“世界工厂”迅速诞生,并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南下淘金。
但是他们到达东莞汽车总站时,迎接他们的不是遍地黄金,而是非法中介,钱财被骗,无家可归,就睡在马路边。当时东莞汽车总站对面有一家莞城电子厂,老板叶菁每次看到这种情况,就会本能地给他们一些资助,但同时也在思考:如何从根本上帮到他们。
经过几番考察和论证,他下决心成立一家规范的人才市场,并委派自己的助理苏琳担任公司总经理。1995年2月24日,智通人才市场就这样诞生了,“为人才服务”成为智通人才的初心和使命!
凭借着“诚信、团结、创新、坚韧”的企业精神,智通从招聘会做到了“会、报、网”三位一体模式,领全国之先河,并于2003年并购了安达盛人才市场,成为全国首个人才市场并购案例,引发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;紧接着在2004年收购腾龙人才市场,形成了ABC三馆的招聘会规模,打造出“东莞才市一条街”的盛况,成为东莞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“非典、金融风暴、新冠疫情”与人才招聘矩阵
智通行为准则第一条:“现象世界的本质是非连续性的,我们要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”。成立28年的智通,经历过非典、金融风暴、新冠疫情都挺过来了,因为智通坚信一点:坚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提高企业的韧性,才能用内在的确定性对抗外部的不确定性,让自己活得更稳,走得更远!
从最初的招聘会到后来的人才网,再逐步推出高端引才的“硕博人才网”、面向大学生的“校校招”和面向蓝领的“熊猫进厂”,最后响应企业越来越高的招聘效果要求,推出了猎头、RPO、快聘等效果型服务,构建出“平台+效果”的招聘矩阵。
随着短视频的火热,智通推出了VR探厂服务,安排团队到企业上门录制,让全国各地人才不用到东莞,就能够通过手机屏,看到东莞企业的生产车间以及宿舍、餐厅等实景,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东莞。
疫情三年,企业、政府的招聘受到影响,无法开展线下招聘活动,于是智通及时推出了云招聘、直播带岗等线上招聘服务;还把新鲜热辣的元宇宙技术引入到招聘中,把线下的招聘场景逼真地呈现到线上来,让求职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“招才引智”与“校园招聘”
2000年,我加入智通时,看到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,于是我只身走进西安交大学生处的办公室,凭着一股子热情绘声绘色地介绍东莞这座城市、东莞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实力、招聘的岗位和薪资待遇等,终于说服了学生处处长,同意我们带企业进入西安交大开招聘会,并把当时非常紧俏的体育馆给我们使用。紧接着,我又先后走访了西工、西电、西北大学等20多所西安名校,邀请三秦都市报等当地知名媒体,召开新闻发布会,最后成功举办首场西安校园招聘会,为东莞引进了4000多名大学生,从此拉开东莞招才引智的序幕。后来,我们逐步把校园招聘会开到了成都、重庆、武汉、长沙、哈尔滨等各大城市,为东莞引才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。
随着企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提升,我们从本科生的招聘逐步升级到硕士、博士人才的引进,并与北大、清华等名校建立了持续深入的合作。
随着业务的拓展,智通逐步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设了60多家分公司,并把东莞的人才工作站也带到了西安、成都、南京、武汉、南昌等各大城市。

“广东三大工程”与“东莞技能人才之都”
在广东三大工程和东莞技能人才之都的政策指引下,智通把一楼最贵的铺面腾出来,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了一个智能制造实训基地,每年为东莞的制造业输出近万名智能制造工程师,VIVO、长盈、拓斯达、博力威等知名企业也都是我们的客户。
张维龙,智通培训的一名学员,从普通的技工,成为东莞技术能手, 获得机器人大赛二等奖,月薪突破2万元,2022年初接受了中央电视台“大国工匠”的专访。
金加娥,一名40岁的工厂女工,通过智通到家“南粤家政”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,很快晋升为金牌月嫂,荣获2022年“南粤家政”电视大赛亚军,月薪过万元。
“数字政务”与“用工雷达”
随着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涌现,智通成立了大数据中心和人力资源研究院,把20多年来沉淀的数千万人力资源数据进行清洗、梳理、打标签,开发出各种为政府提供数字化办公和高效决策的大数据系统。
比如“用工雷达”,帮助人社局降低企业用工数据的归集难度,打破多级数据孤岛,建立企业用工风险智能分析和预警体系。
比如“就业雷达”,通过数字化服务帮助特殊人群实现就业。
比如“政策雷达”,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。通过AI算法把政府好的政策精准推送给需要的人。
同时,智通还出具各种研究报告,比如《人才总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》《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调查研究报告》《重点群体(人力资源)就业情况调研究报告》《紧缺人才(紧缺工种)目录》《薪酬调查研究报告》等,其中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连续10年承接了国家人社部一线观察调研项目。

“双万新起点”与“人力效能”
当前,东莞站在“双万”新起点上,在土地、水电、人力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,如何推动东莞从一万亿到两万亿,人力效能的提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。
去年,在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,智通人力资源研究院承接了人力效能调研项目,通过走访大量企业,提取出人力效能提升的九大类关键指标。未来几年,我们将运用这些指标,构建专业的服务体系,为先进制造企业的效能提升开展辅导和服务。
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,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。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!
基于人才链、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,智通推出了“人城共长”的发展模型,通过“人才图谱、精准引才、人才发展和产才融合”,实现人与城市的共同成长!
我也是一名外来的追梦者,带着梦想,20多年前只身来到东莞。今天,我跟大多数追梦者一样,实现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,我非常感恩这座城市,所以我将通过智通的平台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,加入东莞,加入这片热土,把爱和希望传递给每一位职业人。
东莞,我爱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