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智通人力资本研究院旗下“高就云课”在东莞城市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“大学生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”的专题讲座。智通人才连锁集团总裁李纲领为在场学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、实用性强的就业指导课,旨在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,树立科学的就业观,掌握职业规划的核心方法,从而在毕业后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。
认清形势:就业压力与机遇并存
讲座伊始,李纲领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。他指出,202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1179万,2025年预计将突破1222万,未来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。与此同时,企业降本增效的趋势明显,互联网、制造业、房地产等行业纷纷缩减用人规模。然而,挑战中也蕴含着机遇。李纲领特别提到,东莞凭借强劲的工业增长势头,跻身全国工业十强城市,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高薪岗位。此外,教育部推出的“双干”计划也为学生提供了提升就业能力的新途径。
破除误区:科学定义高质量就业
李纲领强调,实现高质量就业首先要破除三大误区:
误区一 专业对口不重要
多数学生认为专业不对口也能在职场“风生水起”,但高质量就业的核心是专业匹配,只有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才能在职场中快速成长。
误区二 高质量就业就是年薪百万
合理的薪酬需结合全国水平、行业标准和个人成长,而非盲目追求高薪。2024年个税最新汇算清缴数据显示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314元,中位数为34707元,相当于月收入不足3000元。学生应当认清就业现实,合理的薪酬需要与全国薪酬情况、行业50分位值薪酬以及身边人的薪酬情况进行对比。
误区三 必须进名企
知名企业一般去名校招聘,但专精特新企业同样能够为“双非”院校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,关键在于产业前景和企业培养机制。
为了鼓励学生们实现“高质量就业”,李纲领提出“就业123”口诀:聚焦一个产业,锚定两家企业,锁定三个职业岗位,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规划职业路径。
提升能力:大学阶段的四大关键
李纲领结合案例分享了如何在大学期间为就业做好准备:第一是提升技能,建议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考取技能证书、参加竞赛(如“挑战杯”、华为ICT大赛等)提升竞争力;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路径,李纲领介绍了从高级工到首席技师的技能晋升路径,以及从助理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发展通道,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职业晋升渠道;希望学生充分利用资源,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专业课程、积累人脉和各种平台资源,打造个人IP;倡议学生对接行业导师,通过“高就云课”等平台对接行业导师,获取职业规划指导,为日后就业积累实习就业资源。
现场反响热烈,“下课”即就业
讲座结束后,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一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表示:“李老师的‘就业123’方法让我明确了职业方向,但不清楚如何实现目标的途径,希望能够得到职业导师的专业帮助,找到实现目标的途径。”另一位学生表示自己学习的旅游专业,但想通过职业规划让自己走上专业的营销道路,并且向导师阐释了自己的明确目标,在课堂现场吸引了导师的注意,并愿意为她提供一个就业机会。
“高就云课”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
作为讲座的延伸,智通人力资本研究院“高就云课”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重点产业分析、职业体验短课、一对一规划辅导等服务,助力学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。
此次讲座不仅为东莞城市学院的学生提供了实用的就业指导,也为高校就业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。未来,智通人力资本研究院将继续联合企业和社会力量,共同赋能学生职业发展,助力更多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。